• http://www.bondwithkuliang.org.cn/2024-06/11/c_994770.htm
张又新

美籍华人张又新生在福州,长在福州,三十多岁时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他在美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组建了家庭,融入了美国社会,但三十多年来他仍念念不忘故乡,始终魂牵梦绕着浓浓的乡愁。

张又新酷爱集邮,从年轻开始至今,已绵历半个世纪多。集邮是一种高雅的爱好,他曾总结集邮有寻觅收集之乐,有捡漏之乐,有考证邮票、封片背后历史故事、人物之乐,有增长知识之乐,有寄托乡愁之乐,有陶冶情操之乐。这确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对集邮的精辟的人生总结。

他在自己的《寻梦鼓岭》系列文章中深情写道:“自己收集鼓岭的信封和明信片,就是寄托自己的乡愁。移民来美国已多年了,波士顿不知不觉成了我第二个故乡,但我仍然很思念祖国和家乡,看着这一张张自己收集的鼓岭信封,我就觉得家乡不是那么遥远。”

张又新在《寻梦鼓岭》里,曾多次深情地提到母亲和太太对他集邮爱好的支持和帮助。张又新少年时,母亲很重视培养他学习音乐和爱好集邮,从此使音乐和集邮与张又新一生结下不解之缘。母亲为了在经济上帮助张又新学音乐、集邮,卖掉了家中的红木家具。母亲逝世后,太太成了他集邮的最主要的支持者。有一次张又新想在拍卖会上买一张期望已久的鼓岭信封,但当时手头上的钱刚好不够。太太得知这种情况时,毫不犹豫地说,先挪用她退休账户的款。太太生病,主要由张又新照顾生活起居,这使得张又新出门受到限制。但毎当张又新要出远门到拍卖会上竞拍鼓岭封片,或出门拜访邮友,或远渡重洋回福州探访鼓岭时,太太总是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大力支持张又新出远门。张又新认为,这些年他苦寻鼓岭封片并有一定收获,是与他太太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张又新在《寻梦鼓岭》系列文章中,多篇提到了福州的鼓岭、鼓山、烟台山、仓前山、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学院等。他说,自己自幼生活在福州烟台山,爱烟台山一草一木。小时很爱去华南、陶淑和英华等学校玩耍;也喜欢去望北台、跑马场、石厝教堂和洋墓亭等地方逛逛。张又新曾说:“鼓岭属于福州,福州是我故乡,故乡的山和故乡的水就是比他乡的山和他乡的水来得亲切,如果在我的集邮收藏品中没有鼓岭的信封和明信片的话,这将是很遗憾的事。”

“收藏这个单词对收集封片的人来说,我认为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是由两个不同意义而又有紧密联系的字‘收’和‘藏’构成的,先有‘收’才有‘藏’。实际‘收’就是如何获得自己心仪东西的过程;而‘藏’就是如何保存和研究自己已收集到的东西。这两个过程都有各自的乐趣。一张信封很有可能见证了一段历史,或引发了感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为何如此迷恋收藏鼓岭和鼓山封片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张又新说,他的鼓岭收藏品越来越丰富,他的书架上的邮书和拍卖目录也越来越多,而他对鼓岭乃至福建、中国的邮史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他这个海外游子来说,收藏鼓岭封片不仅帮他解乡愁,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无限乐趣。

张又新通过研究这些旧信封使自己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认为,自己收藏的这些鼓岭和鼓山的早期老信封、明信片里面,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事件,都有一段值得记忆的历史,应该努力去把它们充分地挖掘出来。

而今,张又新虽然已年逾古稀,但仍在孜孜不倦地研讨邮识,每天除了练琴,教学生之外,就是通过对一枚枚封片的收集研究,持续地书写着他“传封片之情,交天下之谊;醉邮花之怡,长人生之寿”的集邮人生。

 


鼓岭缘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1264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