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未想到能发现这么多动人的故事!”“鼓岭的历史告诉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虽存在差异,但可以共建友好情谊,并代代相传!”在回中国福州参加“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之前,鼓岭历史文化研究者、72岁的美国友人穆言灵(埃琳·麦金尼斯)连连感叹。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鼓山之北,20世纪初曾是旅居福州的外国人的避暑胜地。当时许多在华美国侨民,包括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先生穆彼得,都在那里度过了美好时光,对与当地人民建起的深厚友谊毕生难忘。
2004年,84岁的穆蔼仁不顾高龄,欣然应邀回到福建,在武夷学院任教一年,次年回美后不久辞世。
2015年,穆彼得、穆言灵夫妇来到福州,按父亲遗愿将其部分骨灰撒入闽江。他们随后瞻仰穆蔼仁在鼓岭的故居遗址,其间在鼓岭邮局墙上看到一幅旧地图,上面所有的别墅都只标有数字序号。工作人员说,地图来自一位外国友人,至于每座别墅属于谁,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而无从得知。夫妇俩闻言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些资料。
为此,他们2016年起自费在美国东西海岸间奔走,开始了大海捞针式的艰难寻找和探访。为更快征集线索,穆言灵先在旅行平台网站建立讨论页,后又自学搭建网站。她还多次去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档案馆查阅资料。
7年来,穆言灵的鼓岭朋友圈越来越大,“鼓岭之友”也顺势成立。夫妇二人不仅确认了鼓岭别墅的主人名单,还找到了更多儿时在鼓岭生活过、目前还健在的人,发掘收集鼓岭相关文字资料、图片和实物超1000件(套),悉数由穆彼得扫描归档。
穆言灵说,鼓岭故事的主人公逐渐增多,已扩展至柏龄威、穆蔼仁、柯志仁、蒲天寿等十多个家族。每个鼓岭故事的情节虽不同,但共同承载着外国侨民与鼓岭乃至福建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令人感动,给人启发。
她说,近百年前的鼓岭“不同寻常”,因为各国侨民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是共享互鉴的文明社区。当时聚居于此的有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他们建立学校、医院,为中国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当地居民则帮助他们建造住房,还为他们提供食物。
穆言灵介绍,每逢周末,蒲天寿等外国医生会抽时间向当地居民提供诊疗。有侨民教当地儿童读书写字,有侨民协助当地居民保护人畜安全。
“鼓岭的人们互帮互助,这种精神改变了鼓岭。”穆言灵说,研究鼓岭对自己影响很深。“我相信,只要秉承鼓岭精神,从每一个小小的行动做起,就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穆言灵认为,在之前总结的鼓岭精神——“和平、友谊和爱”之前,还应该加上两个词——“理解”和“尊重”,这样才能体现“鼓岭精神”的全貌。“大家文化背景不同,需要仔细观察、试着理解、相互尊重,才会产生友谊、爱与和平。”
“我们之所以强调理解和尊重,就是感到文化上的差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和纷争。”穆言灵曾出版过一本有关汉字的专著,她选取了45个常用汉字,从造字法、字形、字意等讲起,“一字一故事,一笔一精神”,将每个汉字涉及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等写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
穆言灵说,鼓岭后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得益于父辈的影响,更得益于在中国长期生活受到的文化熏陶。她最想做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去美国学校教中文和中国文化。“我们首先要懂彼此的语言,然后才能熟悉彼此的文化。”
穆言灵和穆彼得在哈佛大学相识。1988年,他们携穆爱中、穆爱华两个女儿到中国工作,直到2017年退休。穆言灵曾在央视主持《希望英语》“你说我说”栏目7年。
“(今天)重温和颂扬伟大的鼓岭人的故事,我们能够体会到这块土地所承载的精神——理解、尊重、和平、友谊和爱。”穆言灵说。
纽约时间6月30日下午,在福州的穆言灵表示,曾在鼓岭生活了16年、103岁的林恩先生的女儿告诉她,父亲这几天特别想念鼓岭,希望穆言灵尽快帮助她给父亲做一个视频连线。
“我特别想帮他完成这个心愿。”穆言灵说。
林恩的心愿让人想起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密尔顿·加德纳的“鼓岭梦”。加德纳一生都对儿时生活过10年的故园充满眷恋,他1986年临终前一直喃喃念着“鼓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