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您非常高兴!邀请您‘回家’看看!”“我给您佩戴英华的老校徽。”……23日上午,在福州国际人才港鼓岭基地,2024“鼓岭故事”分享会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鼓岭之友”分享了自己与鼓岭和其他“鼓岭之友”的动人故事。
陈世明和穆言灵在活动现场互动。
闺蜜情
“英”“华”再相逢
去年“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期间,鼓岭闺蜜“英”“华”相逢的场景令许多人感动。“英”和“华”是一对跨国姐妹,分别叫李怡英和毕乐华。23日上午,这对姐妹再次相见的场面依然温馨。
23日一早,姐姐李怡英就拿着一本相册来到鼓岭,准备送给妹妹毕乐华,里面都是她和毕乐华10年来的合照。
打开画册,李怡英仿佛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将“英”和“华”的故事娓娓道来。
据悉,李怡英1941年出生于南平顺昌洋口镇,和她同一天出生的还有她父母的同事兼好友毕理夫妇的女儿。
两人出生那天恰逢英华中学校庆,她们的父母便从校名中各取一字,用“英”和“华”为她们命名。
李怡英和毕乐华是亲密的伙伴,她们一起玩耍,用福州话交谈,结伴上鼓岭避暑,在鼓岭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当毕乐华23日走进“鼓岭故事”分享会会场时,李怡英立刻上前给了她一个热情的拥抱。闺蜜重逢显得格外亲切,两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不停用福州话低声交流。
“这是10年内的第五次见面了。”李怡英说,现在两家建立了联系,认识了彼此的家人和朋友。现在李怡英有了赴美探亲的十年签证,随时可以出发去美国,她期待两人下一次在美国的见面。
李怡英将两人合照的相册送给毕乐华。
师生情
百岁老人忆穆蔼仁
不久前,福州人陈世明度过了他的100岁生日。
年少时,陈世明曾在美国人范哲明的资助下到英华中学、福建协和大学读书。在英华中学读书期间,他成为穆蔼仁最喜欢的学生。
23日,他来到会场,向“鼓岭之友”穆言灵赠送了蕴含中美民间友好寓意的字帖。
穆言灵、陈世明和大家分享了穆蔼仁的故事。
穆言灵说,1940年左右,她的公公穆蔼仁从美国到英华中学担任英语老师。当时福州沦陷,为躲避日军轰炸,英华中学内迁至顺昌洋口镇。穆蔼仁当时生了病,经蒲天寿医生救助才坐船去了洋口镇。
在洋口镇,陈世明和穆蔼仁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陈世明的英文很出色,备受穆蔼仁赏识。陈世明和同学出版了学校唯一的英文报纸,名字叫“TIDE”,陈世明任主编,穆蔼仁任顾问。
穆蔼仁十分珍惜这些英文手抄报,1941年返美时将“TIDE”创刊号带回家中珍藏。近50年后,穆蔼仁获得到中国的签证,师生再次重逢,穆蔼仁将珍藏的手抄报赠给陈世明。
陈世明和穆蔼仁的友谊,在穆言灵的身上得到了延续。自2018年两人第一次见面起,穆言灵每次到福州都会问候陈世明。陈世明说,这份友谊还将延续至第三代、第四代和更多代,永久地延续下去。
校友情
友谊之花越开越艳
“您去年在格致校园种下的代表友谊的鲜花种子早已开枝散叶,上周刚刚开花,非常漂亮。我们邀请您重返格致中学看看。”23日上午,李·加德纳刚一落座,就收到了来自格致中学师生们的邀请。
李·加德纳是福州格致书院(福州格致中学前身)美籍教师嘉有利的孙子。去年,他曾到格致中学开展寻根之旅,追寻爷爷在格致从教的历史,并在校园内播下了代表友谊的鲜花种子。
嘉有利出生于福州,在福州完成了初等教育,1907年左右回美国读书。大学毕业后,他于1914年9月到福州格致书院任教,1922年回美国。
“希望鼓岭故事生生不息,未来与美好相伴。”李·加德纳说,此次鼓岭之行让他印象深刻,鼓岭家宴让他感动。他将向更多人分享鼓岭故事,让这朵“友谊之花”越开越艳、越开越久。
参加“鼓岭故事”分享会的许多“鼓岭之友”,祖辈都曾是福州各个学校的校长或教师,如程吕底亚创办了毓贞女子初级中学(福清二中前身)、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华南女子学院前身),柯志仁曾任融美中学堂(福清三中前身)堂长,柏龄威长期任教于福州私立协和中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穆蔼仁任教于英华中学(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前身)。
23日,这些学校的师生也来到现场与“鼓岭之友”见面,互赠礼物,分享美好回忆,共叙校友情、师生情、母校情。
在交流互动中增进理解,在回望历史中延续友谊。“鼓岭故事”成了中美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鼓岭情缘也成了连接两国人民的重要纽带。鼓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岭正积极打造中美民间交流平台,搭建中外青年学子沟通交流桥梁,更好地向世界讲好鼓岭故事。